《重阳菊香忆往昔:屈全绳讲述菊花台的故事》
金秋时节,菊花盛开,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,我们不禁想起了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美丽传说。今天,就让我们跟随屈全绳先生,一同走进菊花台的故事,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。

菊花台,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,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。相传,菊花台始建于唐代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。这里曾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居所,也是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诗篇的地方。如今,菊花台已成为苏州著名的旅游景点,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。
屈全绳先生是苏州菊花台的守护者,他从小生活在菊花台附近,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。在讲述菊花台的故事时,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仰和自豪。
“菊花台的美,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,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。”屈全绳先生一边指着菊花台上的古建筑,一边介绍道,“这里的每一砖一瓦,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。”
据屈全绳先生介绍,菊花台最初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建。当时,白居易因官场失意,辞官归隐,来到苏州。他看中了菊花台的地理位置,便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庄园,并命名为“菊花台”。在这里,白居易创作了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、《钱塘湖春行》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在讲述白居易的故事时,屈全绳先生的声音变得格外激动。他说:“白居易的诗,不仅描绘了菊花台的美丽景色,更抒发了他对人生、对社会的独特见解。他的作品,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菊花台逐渐成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。许多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,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。其中,最著名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《山行》。诗中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一句,描绘了菊花台秋天的美景,至今仍被人们传颂。
然而,菊花台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它也经历了许多风雨。尤其是明清时期,菊花台曾一度荒废。直到清朝末年,一位名叫张之洞的官员发现了菊花台的潜力,便出资对其进行修复。从此,菊花台再次焕发生机,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。
如今,菊花台已经成为了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。每年重阳节,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,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。屈全绳先生表示:“菊花台的美,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,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。我们希望,通过菊花台,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。”
站在菊花台上,望着满园的菊花,屈全绳先生感慨万分。他说:“菊花台的故事,就像一首优美的诗篇,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。我们要珍惜这份文化遗产,让菊花台的故事代代相传。”
在这个重阳佳节,让我们共同缅怀那些为菊花台付出辛勤努力的先辈们,感受菊花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。同时,也让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,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,让菊花台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。